(一)高風險崗位。直接接觸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員的護。1、發熱門診工作人員:戴一次性工作帽、防護眼鏡或面罩(防霧型)、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一次性乳膠手套,穿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每診治完一位病人應更換手套,洗手或手消毒。2、隔離病房、隔離觀察室工作人員及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3、新型冠狀病毒標本采集人員: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必要時,可加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4、新型冠狀病毒標本轉運人員:穿工作服、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鞋套,戴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或護目鏡,使用專用密閉轉運箱。5、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工作人員:至少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必要時,可加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6、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轉運人員: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7、新型冠狀病毒尸體處理人員: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等。8、隔離區環境清潔消毒人員: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使用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時,根據消毒劑種類選配塵毒組合的濾毒盒或濾毒罐,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二)中高度風險區域。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員的幾率較高。1、預檢分診人員(包括門診大廳、急診科、兒科門診):工作人員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罩,穿一次性隔離衣,配備快速手消毒液、體溫表(或體溫槍)等,對預檢發熱可疑患者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并送至發熱門診,做好環境及物表清潔消毒工作,作好記錄。兒科門診將患兒分診至傳染病隔離室就診,如有疑似感染,立即就地隔離。2、呼吸科門診、呼吸科特檢、呼吸科病房、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日常診療活動和查房時,穿工作服、一次性隔離衣,戴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采集呼吸道樣本時,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時,加戴乳膠手套;氣管插管、支氣管鏡檢查、氣道護理和吸痰等可能發生氣溶膠或噴濺操作時,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乳膠手套、穿醫用防護服(可加一次性防滲透隔離衣),必要時佩戴呼吸頭罩。3. 影像科CT2室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用檢查室,工作人員穿工作服、一次性隔離衣,戴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4. 門診檢驗、采血中心工作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戴工作帽、雙層手套、一次性隔離衣、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鞋套。???(三)中低度風險區域。存在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員風險。1.心臟特檢、超聲中心等與患者有近距離接觸的特檢科室,穿工作服(白大褂)、一次性隔離衣、戴一次性手套、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2.普通門診醫務人員: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帽子、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必要時加穿一次性隔離衣和戴一次性手套。3.其他醫技科室(藥房、影像科等)醫務人員:日常工作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帽子、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必要時加穿一次性隔離衣和戴一次性手套。4、手術室醫務人員:手術室醫務人員按照日常穿戴,嚴格做好出入手術室更衣管理。除急危重癥危及生命,原則上不安排確診或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手術,如確需手術,啟動應急預案,開放負壓手術間,嚴格按照隔離病區要求穿戴洗手衣、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6、供應室工作人員:供應室工作人員按照《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要求穿戴防護用品,按照不明原因病原體要求正確處置器械,處置人員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防水圍裙、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7、普通病房醫務人員及陪護:日常工作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帽子、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必要時加穿一次性隔離衣和戴一次性手套。?8.后勤從事醫療廢物收集轉運、污水處理、被服收集、保潔人員、中央空調及潔凈設施維護人員等,工作時穿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隔離衣、一次性帽子、戴醫用外科口罩、乳膠手套,穿工作鞋。如所從事工作涉及疑似或確診患者區域,由所在科室按照隔離區要求提供相應防護用品。???(三)低度風險區域。后勤、設備等保障人員防護。1、其他后勤保障人員、設備維修人員、安保人員、電梯司機等:日常工作穿工作服、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如有可能接觸污染物時戴一次性帽子、如接觸確診或疑似患者用物,按照隔離區要求穿戴防護用品。2、行政辦公及其他人員(善德公司):工作期間,辦公室勤開窗、注意通風,注意咳嗽禮儀。規范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上崗。口罩在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注意保持手衛生,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
(附:個人防護用品的穿脫順序)
?
個人防護用品的穿脫順序(一)穿戴防護用品順序。1.非連體防護服穿戴(1)戴口罩:一只手托著口罩,扣于面部適當的部位,另一只手將口罩帶戴在合適的部位,壓緊鼻夾,緊貼于鼻梁處。檢查口罩的氣密性;(2)戴上護目鏡或面具;(3)戴帽子:戴帽子時,注意雙手不接觸面部;(4)穿隔離衣或防護服;(5)穿長筒靴或可消毒的保護性腳套;(6)戴上手套,將手套套在防護服袖口外面。2.連體防護服穿戴(1)戴一次性帽子;(2)戴口罩或全面防護面罩,檢查口罩或全面具的氣密性;(3)戴上護目鏡或防護面罩(全面具無需佩戴);(4)穿連體防護服(戴上防護服帽子);(5)穿長筒靴或可消毒的保護性腳套;(6)戴上手套,將手套套在防護服袖口外面。(二)脫卸防護用品順序。1.非連體防護服脫卸(1)離開隔離室或污染區域。在隔離室外廳脫卸(不能污染其他的人);(2)摘掉手套,將里面朝外,放入黃色的感染性醫用廢棄物袋中;(3)洗手或手消毒;(4)脫掉隔離衣或防護服及鞋套,將里面朝外,放入黃色的感染性醫用廢棄物袋中;(5)洗手或手消毒;(6)將手指反掏進帽子,將帽子輕輕摘下,將里面朝外,放入黃色的感染性醫用廢棄物袋中。摘下防護眼鏡或全面防護面罩,重復使用的直接放入消毒液內消毒,或放入雙層黃色的感染性醫用廢棄物袋中送指定地點消毒;(7)洗手或手消毒。(8)摘掉口罩。先將下面的口罩帶摘下,再將上面的口罩帶連同口罩一起摘下,注意雙手不接觸面部;(9)洗手或手消毒。2.連體防護服脫卸(1)離開隔離室或污染區域。在隔離室外廳脫卸(不能污染其他的人);(2)摘掉手套,將里面朝外,放入黃色的感染性醫用廢棄物袋中;(3)洗手或手消毒;(4)脫掉防護服及鞋套,將里面朝外,放入黃色的感染性醫用廢棄物袋中;(5)洗手或手消毒;(6)摘下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摘掉口罩或面具,先將下面的口罩帶摘下,再將上面的口罩帶連同口罩一起摘下,注意雙手不接觸面部。重復使用的直接放入消毒液內消毒,或放入雙層黃色的感染性醫用廢棄物袋中送指定地點消毒;(7)洗手或手消毒。(8)將手指反掏進帽子,將帽子輕輕摘下,將里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放入黃色的感染性醫用廢棄物袋中;(9)洗手或手消毒;(10)脫掉內層手套(如戴雙層手套),洗手或手消毒。(三)注意事項。1.個人防護用品(尤其是呼吸防控用品)質量對感染防護效果影響較大,應選擇符合要求的產品。2.醫用防護口罩每4小時應更換一次,遇污染或潮濕,應及時更換。檢驗人員在給患者采樣時一般可選擇戴雙層手套;消毒人員在進行消毒時應使用橡膠手套,必要時穿長筒膠鞋。戴手套前應檢查手套是否有破損。3.離開隔離區前應對重復使用的防護用品進行消毒。脫下的防護眼罩、長筒膠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應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內浸泡;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對其表面濕式擦拭。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應放入黃色醫療廢物收集袋中作為醫療廢物集中處置。4.接觸疑似病例,隔離衣等防護用品應在接觸每個病例之間進行更換。5.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污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6.在初次選用醫用防護口罩或呼吸面具時,要進行適合性檢驗。在每次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呼吸面具時應進行佩戴氣密性自檢。7.脫卸防護用品時,注意雙手不接觸內部穿著的衣物和皮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