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俗稱“打擺子”,是一種由瘧原蟲寄生于人體紅細胞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傳播方式為按蚊叮咬,典型癥狀是發冷、發熱、出汗,發病后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有發生死亡的危險。2018年我省實現了消除瘧疾的目標,但由于我省對外經貿往來頻繁,每年仍有不少的瘧疾輸入病例。
今年的4月26日是
第14個“全國瘧疾日”
活動主題是
“防止輸入再傳播,鞏固消除瘧疾成果”。
瘧疾科普宣傳知識
瘧原蟲
瘧原蟲是瘧疾的罪魁禍首,它是一種寄生蟲,與病毒和細菌相比,瘧原蟲有著更大的基因組、多變的形態和復雜的生活史,因此研發疫苗的難度也大得多。
生活史復雜
? ? ? 我們先來看一下瘧原蟲是怎么禍害人的。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人吸血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把瘧原蟲子孢子注入人體,它們很快就能鉆進肝細胞并在肝臟中發展壯大,變成成千上萬個裂殖子釋放到血液中。
? ? ? 變了樣兒的瘧原蟲在血液中大展身手,裂殖子入侵紅細胞以后先變成滋養體,再變成裂殖體,然后分裂成很多下一代裂殖子,最終脹破紅細胞后入侵新的紅細胞。血液內瘧原蟲依次循環大量繁殖,引起發燒和各種癥狀。有一部分瘧原蟲會發育成配子體,隨著血液進入蚊子繼續發育,進而傳播給其他人。
瘧疾的癥狀
瘧疾發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適、厭食等癥狀,發病時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的全身發冷、發熱、多汗,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來自瘧疾流行地區和外出返鄉人員如出現類似癥狀應高度警惕,及時前往醫院診治,并告知醫生曾去往疫區等情況。
瘧疾是怎樣傳播的?
瘧疾的主要傳播媒介是按蚊。雌性按蚊叮刺吸入患者或帶蟲者的血后,再叮咬普通人時,經唾液將瘧原蟲帶入人體血液循環。
吃個飯
順便傳播瘧原蟲
?瘧原蟲寄生于人體的肝細胞和紅細胞中,以血紅蛋白為營養,故輸血、分娩等直接血液接觸的途徑均可傳播瘧疾。
瘧疾的流行與當地的溫度、雨量是否適合蚊蟲和瘧原蟲的發育、繁殖關系密切。瘧疾流行的地域往往氣候溫暖、雨量較多,蚊蟲能大量繁殖。?
非瘧疾流行區的人對瘧疾抵抗力弱,當進入流行區時易感染瘧疾。流行區的患者或帶蟲者進人非流行區時易傳播瘧疾。所以,人口流動容易造成瘧疾的傳播。
如何預防瘧疾?
預防瘧疾最有效的辦法是防止蚊蟲叮咬 |
01
去往非洲或者東南亞國家等地區的人員首先可以去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了解目的地的瘧疾流行情況,隨身攜帶驅蚊劑、滅蚊藥品防止蚊蟲叮咬。
02
去往瘧疾高發區的人員尤其要注意:盡量避免在蚊蟲活動高峰期(黃昏和夜晚)進行戶外活動。如必須在戶外作業,可穿長袖衣和長褲,皮膚暴露處可涂抹驅避劑,防蚊叮咬。
03
睡前可在臥室噴灑殺蟲劑或點蚊香;睡覺時使用蚊帳或長效蚊帳;房屋安裝紗門、紗窗。
04
如果有條件可以請具備瘧疾診治能力隨隊醫生,如果沒有隨隊醫生就應該貯備足量的瘧疾治療藥物(青蒿素、氯喹)。
瘧疾主要在哪些國家流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非洲和東南亞國家是瘧疾的高發地區,全球92%的瘧疾病例發生在非洲,5%的病例發生在東南亞,其余3%的病例分布在其他國家。
如何治療瘧疾?
間日瘧患者一般采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治療,在第二年春季還要采用伯氨喹再進行一次抗復發治療。
非重癥惡性瘧患者可口服青蒿素類復方制劑,如雙氫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復方磷酸萘酚喹片和復方青蒿素片等進行治療。
重癥惡性瘧患者應采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針劑進行抗瘧治療。
免疫逃避
? ? ? 瘧原蟲在人體內要么隱蔽在肝臟細胞中,要么隱蔽在紅細胞中,暴露在機體免疫系統的時間很短。即使機體已經產生了保護性抗體,也來不及識別這個壞蛋并消滅他們,疫苗的作用就發揮不出來。
抗原變異
? ? ? 瘧原蟲在進化的過程中,建立了一套復雜的抗原變異能力,可以通過不停地變異來逃避機體的免疫攻擊,這樣研制疫苗時就很難找到特別有針對性的靶抗原去消滅瘧原蟲。
疫苗進展
? ? ? 但是人類從來沒有放棄開發抗瘧疾疫苗的努力,針對瘧原蟲生活史的不同階段發起攻擊,比如:阻斷子孢子入侵肝細胞的肝內期疫苗、阻止裂殖子入侵紅細胞的紅內期疫苗,還有阻止瘧原蟲在蚊子體內發育的傳播阻斷疫苗,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目前最有希望的RTS,S疫苗就是一種肝內期疫苗,用于預防惡性瘧感染,近年來在瘧疾高度流行區的現場試驗數據表明,這種疫苗可以提供長達18個月的保護,可使兒童瘧疾感染風險下降40%,重癥瘧疾的發生率也顯著降低。有望作為第一個瘧疾疫苗幫助人類抗擊瘧疾!
? ? ? 雖然我國通過不懈的努力已經阻斷了瘧疾的本地傳播,但對于這個在全球依然肆虐的傳染病,中國依然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在不懈地進行瘧疾疫苗的研發,希望將來也能像新冠肺炎疫苗研發一樣有不俗的表現,為全球徹底消滅瘧疾提供有力武器!